務實的程式交易者都知道,策略的好壞不在於它多能賺錢,而是它在如何挺過艱困時期,另外還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當策略開始實單交易,先遇到賺錢行情還是虧錢行情差很大—即使最終總損益是一樣。
2019年8月15日
2019年1月8日
如何推估收復資金回撤(DrawDown)的交易次數或時間
連續虧損或稱資金回撤(DrawDown)是程式交易者不可避免的狀況,策略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復失土稱為策略的「復原能力」,但所謂的復原能力其實是假議題,能不能復原?多快復原?主要仍取決於行情而非操之在己,我們的注意力還是應該放在如何控制虧損以及當虧損發生後能有合理的預期及因應措施。本文教大家如何推估收復資金回徹的交次數及時間。
2018年9月16日
2017年12月17日
用EXCEL協助挑選/評估投資組合策略
當開發出許多策略後,開始煩惱策略挑選與組合等資金管理相關課題,一般可藉由MultiCharts裡有Portfolio Trader或是使用外掛的程式來管理你的策略。本文教大家一個用EXCEL比較土法煉鋼的方法,讓你可以觀測組合前(單一策略)與組合後策略績效的比較,作為挑選策略的參考依據。提供完成版的EXCEL範例載點,方便大家參考。
2017年9月14日
為什麼是20%停損
投資理財,常常聽到一種講法:「虧損20%就應該要停損」,為什麼是20%?今天就來跟大家講資金管理的一個課題:彌補虧損要花更大的力氣!
大家都知道,股票跌停10%,隔天就算漲停也回不到原價位:
第一天:100塊跌10%→90塊
第二天:90塊漲10%→99塊
大家都知道,股票跌停10%,隔天就算漲停也回不到原價位:
第一天:100塊跌10%→90塊
第二天:90塊漲10%→99塊
2017年9月6日
【MultiCharts】自製Equity Curve Trading指標(附程式碼)
Equity Curve中文稱為權益曲線,理想的Equity Curve自然是45度角不斷往上走最好,不過現實就是交易總會遇到困頓時期,損益曲線回落我們稱為Drawdown,可能是波動變小,或是波動的方式結構性改變等因素造成,當我們遇到Drawdown時心裡頭不免想到那句金言”記錄就是拿來破的”,憂心寫下新的Max Drawdown(MDD),箇中苦味,相信有經驗的程式交易客都體驗過,於是此時一個課題出來了,程式甚麼時候要下架(暫停),之後又是甚麼時候恢復上架。
2012年6月18日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多商品多策略的功用
有別於傳統人為交易,一雙眼、兩隻手能力有限,程式交易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透過程式自動化可以實現多商品多策略操作,而透過多商品多策略的交易配置,資金管理最重要的分散風險(Diversification)才得以實現。
2011年9月26日
避凶比趨吉更重要---波動率由高點開始回落,程式交易如何調整
上個月初(2011/8)那波千點行情讓許多程式交易績效得以創新高,Equity Curve(Tradestation)圖中許久未見的的小綠點又重出江湖,相對於許多散戶被追繳甚至違約,久旱逢甘霖的程式交易客真可謂是大豐收,但殘酷的市場沒有讓大家高興太久,緊接著的1個半月大震盪行情讓前波獲利不斷回吐耗損,我們有幾位向來績效穩定的朋友,竟然在這一個半月間讓累計績效回檔超過50%以上,下圖是這段行情的日線圖,有經驗的程式交易者大概看一眼這張圖,就不難想像波段程式會有多慘烈,幾乎都會買在最高空在最低。
2010年5月2日
更深入了解您的程式---交易損益歷程
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從TS提供的績效報告(Performance Report)裡我們可以得到關於交易策略的概貌,一般而言多是是看看累積損益圖(Graphs)跟匯整報告(Summary),其實在這份績效報告裡面還提供許多深入的資訊,例如光在Graphs裡除了我們常看的Equity Graphs外,尚提供Trade Graphs、Efficiency Graphs 等等分析圖表,無非就是希望協助使用者可以更深入去了解策略的特性。
2009年4月20日
程式交易出場機制介紹
真正決定交易賺錢或賠錢,是出場而非進場。純參考價位的程式交易系統的進場機制其實大同小異,比如以突破追價為基礎的系統,進場點就是突破點(破high或破low),大家都差不多,進的價位會很接近,但最後結果,該筆交易有的系統賺錢,有的系統卻賠錢,差別就在出場機制的設計。不同出場機制設計就會造成不同結果:進場後曾經歷獲利時期但最終守不住,以虧損收場;另一個情況卻是,進場後在獲利期初段就迅速出場,卻錯失後面主要的獲利區段。因此出場的拿捏至關重要,攸關交易是賺或賠(勝率),以及交易利潤空間。
訂閱:
文章 (Atom)